纪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自2024年起开始逐步推进。今年,我们将着力从建立四个“共同体”进一步加快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就近就便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全周期服务。具体如下。
一、建立责任共同体
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组建由县委领导、政府主导的抚顺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由编办、人社、财政、卫健、医保等部门共同组成。召集人由县委书记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对医共体建设工作定期调度,部门协同发力,形成全县合力,共同推进医共体建设。
2.合理组建县域医共体总院。依据我县有县无城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县域内人口较少的实际情况,成立由抚顺县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县中医院和各基层卫生院、卫生室为组成单位的医共体总院。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整合医疗资源,发挥最大合力。
二、建立管理共同体
3.完善医共体决策机制。由县卫健局局长、党组书记任医共体党委书记,由县牵头医院院长任医共体总院院长。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制定医共体章程、权责清单、绩效评价考核方案等文件规范,组建清晰合理的县域医共体治理架构。
4.统筹医共体内部管理。医共体将具有决策权、管理权、经营权、分配权。医共体总院统筹管理人、财、物、事、绩、管,成立行政、财务、人事、医疗质量、药事(器械)等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
三、服务共同体
5.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根据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制定《抚顺县医共体转诊管理办法》,明确向上、下级医院转诊的疾病诊疗目录和工作流程,牵头医院按规定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转诊至下级医疗单位继续治疗和康复。制定《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统一管理制度》,实行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实行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保障一体化管理,统一县乡药品目录,建立处方流转制度,保障患者在下级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与同质化。
6.加强信息化建设。今年将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医疗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账、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逐步实现对医疗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一体化支撑,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7.促进医防融合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对医共体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下派人员到乡镇共同参与医共体管理和服务。通过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重点人群实施疾病预防、筛查、诊治、护理、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让居民不生病、少生病。
四、建立利益共同体
8.建立收入统一管理机制。继续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及时足额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由医共体总院统一管理和分配资金,落实“两个允许”,统筹平衡县乡两级绩效工资水平,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
9.推进医保管理改革。医保管理改革是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需要市医保部门配合,积极探索推进医保管理改革。医保部门要制定紧密型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制度,完善结余留用机制,指导和监督各医疗单位合理使用医保资金。继续落实县级医院继续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或者按病种分值付费,落实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别化支付的政策。医保部门探索和制定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政策,让患者能够通过医共体内转诊到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牵头医院合规处方的药品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措施的推进和落实,我县将在2025年底前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改善群众看病贵、看病远的现象,让群众更愿意选择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单位就诊,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感谢您对基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关心。